我们都会拖延。无事不拖的人确实难找,而从不拖延的人也实属罕见。我们都会拖延,只不过程度有轻有重。12月27日晚七点书知楼1208室,9728太阳集团朱俭老师带领同学们抓时间的“小偷”——拖延症。讲座主要分五步,层层深入解析拖延症的真相。
第一步:认识拖延症。拖延症并不是一个医学概念,“症”只是一个比喻。所谓拖延症就是把重要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拖延的过程还会产生心理的焦虑和负罪感。于是朱俭老师总结拖延症的三大要素即,拖拉、焦虑、负罪。案例《简小姐的财务报告》恰恰说明了这点。
第二步:拖延症是不能治愈的。这个观点一抛出,同学们眼神里出现了疑惑。朱俭老师从沙漠里的植物出发,利用“需要—动机—行为”理论,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拖延症表面看似小问题,根系其实错综复杂,很难抽丝剥茧。那么拖延到底是不是一种病呢?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翰·佩里的《拖拉一点也无妨》给出了一个“结构性拖延法”给了在座同学耳目一新的感受。
第三步:把拖延变成一件有价值的事情。这正是“结构性拖延”理论给出来的应对方法。用有价值的事情互相拖延,跟自己玩心理游戏。其实拖延症本身并不是真正的危害,真正的危害是一种心理机制。
第四步:朱俭老师给出三个对付拖延的锦囊。1.把创造性的任务分解成机械性的劳动。2.让种子飞一会。3.群体压力下会使拖延症部分解消。
第五步:拖延背后的庞然大物。拖延症背后的庞然大物由人类拜完年的进化史和人们底层心理结构以及现代工业社会的现状构成。
如何真正解决拖延症,同样也需要时间和感知的成熟。拖延症是人类进化历程送你的礼物。
文字由学院提供 图片:兰光会 图编:赵越 魏长久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