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的掌握旅游业发展动态,跟进旅游科学发展潮流,准确把握旅游业发展前沿,紧跟国家“十三五”时期旅游业发展政策导向,深入探索世界旅游强国“三步走”战略实施策略,推进我院旅游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2018年5月10日至13日,我院余有勇老师受2018乡村旅游国际学术研讨会主办方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邀请、受9728太阳集团领导委派,赴广州市中山大学参加了2018乡村旅游国际学术研讨会。
与会人员合影
旅游已经成为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乡村旅游以及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与之同时,全球范围内的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从边缘学科走向与核心学科对话;乡村旅游中涌现出的新兴领域与产业现象,正与传统产业和管理实践不断整合。由此,乡村旅游研究的新观点、新视角、新方法不断崭露。但中国乡村旅游研究需要与国际学术界进行更多、更深入的对话与交流,以取得更大进展与学术繁荣。
在此背景之下,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发起并组织了本次“乡村旅游国际研讨会”。会议将邀请全球范围内的旅游及相关学科学者,分享乡村旅游以及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领域的新观念、新方法和新趋势,对世界及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现状、发展趋势、机遇与挑战等进行深入探讨;并期望通过这一交流平台,建立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推动中国旅游研究走向世界,助力中国旅游发展。本次大会邀请了来自全球范围内的旅游及相关学科学者,特邀国内外著名学者发表主题演讲,并设学术分论坛进行研讨,吸引了来自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旅游学等不同学科的300多名学者与会。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院长致辞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的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7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代表团讨论时说,既要鼓励发展乡村农家乐,也要对乡村旅游作分析和预测,提前制定措施,确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此,旅游业界专家、管理部门及企业相关负责人认为,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已经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旅游业将会有更大作为、更大担当。
近年来,全国各省的乡村旅游建设如火如荼,乡村旅游发展已经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无疑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又一剂催化剂,乡村旅游业将会有更大作为,更大担当。
Nelson Graburn教授发言
在主题演讲中,嘉宾们就此对乡村旅游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台湾清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黄树民教授担任本场主持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Nelson Graburn教授认为,家乡旅游的出现与城乡二元结构关系有着密切的关联。家乡旅游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乡村旅游、民族旅游。民族旅游有三种类型——原生态村落、商业化村落、民族文化展演,不同类型的民族旅游会给当地人和当地村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日本多摩大学全球研究学院Megumi Doshita教授从历时性的角度,介绍了日本乡村旅游从经历了萌芽(乡村被视为理想家乡)、发展(发展乡村旅游保护乡村/社区)、成熟(推广绿色旅游)、危机(国内人口减少、发展入境游)等阶段,认为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复兴乡村,还可以帮助国家解决国内人口减少的危机。更多的学者通过其研究,引入生产、交易、消费的商品链,展示了乡村在旅游发展中如何一步步被商品化、商业化,成为旅游目的地,导致多方面的社会变迁,而当地人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由此可见,城乡关系深刻影响到乡村旅游、民族旅游的发展。
关注乡村旅游,关注旅游研究热点问题,在国家政策导向下,关注乡村旅游,从事研究有利于开辟新的研究视角。从研究对象上来说,学界对于乡村认识存在误解,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现阶段城镇化的目标是向欧洲学习。有人可能认为,中国只要提高城镇化率,达到西方80%的水平,就是一个发达国家,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这个标准在西方或许成立,在中国不成立。第二,中国的城镇化依旧没有找到符合传统的道路,就是用高楼和工程覆盖农田。而城镇化一旦出现,不可逆转。如果今后证明城镇化是一个错误,那该如何解决?第三,乡村并不落后。城市像监牢一样,城市的空气是污浊的,城市的食品是不安全的,城市人住在高楼是不接地气的,城市人与人关系是冷漠的。乡下全是它的对立面。谁给了这样一个价值观,说乡村就是落后的。在此背景下,我们更有利于进入,并展开研究。
余有勇老师在会议现场
最后,余有勇老师表示,在今后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中,我院老师应该将重点关注当代旅游发展理论要和产业实践相结合,多关注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新时代背景下,乡村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多重发展困境。通过案例研究等方法去验证旅游驱动下的城乡资源互动和功能互补可推动乡村经济、制度、文化等多层次的内生发展机理,探讨如何建立平等互哺的新型城乡关系。关注业界动态,关注各地旅游发展的实践创新。坚持从实践中来,到教学中去,让教学工作与实践研究充分结合起来,不让学术研究成果和教学工作停留在文献到文献的层面,突破产业实践的隔膜感,推动产业实践的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文:余有勇)
(图:余有勇)
(编辑:李湘婷)
(责编:李湘婷)
CONTENT END